当前位置: 主页/ 资讯 > / 正文
天天热点评!冤吗?泰坦尼克的姊妹船都这么结实了怎么还会沉?

个人图书馆-天下第一食神   2023-06-25 13:24:06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节选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


(资料图片)

不列颠尼克号的沉没 19:16

播讲人:郭炜

节目编辑:于达程涵

小剧场配音:陈光 田洋 张帆

前车之鉴 姊妹船大肆改动

话说在1912年的4月15日,著名的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海域失事沉没。消息传回英国,让作为邮轮东家的英国白星航运公司慌了神。 这可不光是因为他们要面对沉船损失和赔偿问题,更重要的一点是:白星公司开始担心,别是泰坦尼克号的设计图纸有缺陷吧?这船厂里可还有条按照这个图纸造着的邮轮呢!真要是有设计缺陷,这可是个大隐患啊。

泰坦尼克号沉没

这条正在制造着的邮轮,就是咱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不列颠尼克号。好在,英国人干事还算利索。既然担心有设计缺陷,那咱就改呗,该加固的地方加固,该改装的地方改装。经过这么一番修正,使得不列颠尼克号下水的时间,比预定计划晚了一年多。那他们到底都改了些什么地方呢? 平心而论,白星公司在改造问题上,还真是全面吸取了泰坦尼克号的教训。泰坦尼克号不是转弯不顺才撞上冰山的么?那咱就把舵叶的面积加大,提升船只的转向性;把无线电设备也升级,确保出事时能够及时发送求救信号;再把船里的水密隔舱增多,扩建到17个,这样即便有6个舱灌进水了,船也不会沉;再把船只外壳也改成两层的,就算小磕小碰把外层磕破了,里面还一层内壳,保证邮轮不会漏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之前人们老说,泰坦尼克号之所以导致那么多人遇难,全因为船上就16条救生艇,导致好多人没法逃生,现在,我们把救生艇的数量扩大到原来的4倍,给它装上64条救生艇,真出点什么事,保证人人都有座儿!

船体设计蓝图

经过这么一番改造,使得不列颠尼克号的总吨位达到了四万八千吨,排水量超过7万吨,成为了当时最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邮轮。 借着这个势头,白星公司又开始在报纸上放出风声,声称不列颠尼克号才是真正的“永不沉没的邮轮”。唉,要我说这公司的脸皮也是够厚,泰坦尼克的事儿才刚过去多久你就敢这么吹?不过白星公司觉得,那一篇儿已经翻过去了,如今我们做了这么多加固和改造,这艘船肯定是没问题了。白星公司还憋着一口气,想要借着新船下水的势头,好好挣上一笔,扭转一下公司的颓势。

开销过大 变身救护船

1914年2月,不列颠尼克号正式下水营业。然而,让白星公司失望的是,这艘被寄予了厚望的邮轮,并没能给公司的经营带来好运气。这是为什么呢?

不列颠尼克号下水

这事还真怪不到船的身上,白星公司其实也没做错什么。唯一的问题是,新船下水的这个时间点儿实在是太不好了。 熟悉世界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1914年初,欧洲大陆被战争阴云笼罩,各国间关系紧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在这年的2月,不列颠尼克号才下水,等到结束磨合开始正式运营,已经是5月份的事了。 您可别忘了,1914年的6月28日,可就是萨拉热窝一声枪响了。后来有人做了个统计:不列颠尼克号真正营业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是从这一年的5月到8月,也就是战争爆发前,和爆发初期不太激烈的那短短3个月。在此之后,大西洋上尽是德国的潜水艇,只要看见英国船,上去就是一颗鱼雷。您想,这邮轮就是再坚固,终究也不是鱼雷的对手啊,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您还是踏踏实实港口里待着吧。

萨拉热窝事件

不能出海营业,可船只还得花钱维护,一来二去的,这号称世界第一的邮轮,就成了白星公司的纯成本。这换了哪家公司也受不了啊。更何况战争的爆发,使得船运业一片惨淡,白星公司的运营情况,是一天不如一天、一会儿不如一会儿。再这么下去,这公司怕是要撑不到战争结束了。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向白星公司伸出了援手,提出要借用不列颠尼克号邮轮,他是谁呢? 那是1915年的下半年,英国海军部向白星公司提出,想要征用不列颠尼克号作为运送伤员的救护船使用。虽说是征用,但是国家挺仗义,说这邮轮改成救护船的费用政府掏;船只日常使用和保养的费用,也是政府承担;最重要的一点是,万一这船在海上有个磕了碰了或者是沉了,损失也由政府买单。这样的买卖,白星公司自然是一百个愿意。 就这样,不列颠尼克号再次被回炉改造,加装了大病房、手术室和重伤员病房等设施,最终被改造成了能容纳三千多名伤员的救护船。1915年12月23日,改造完成的不列颠尼克号正式划归英国皇家海军编制,加入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

涂上红十字标志的救护船不列颠尼克号

从那时起到1916年的11月,不列颠尼克号往返于英国和希腊的利姆诺斯岛之间,一共进行了5次航行,撤回了几万名伤员。 当时的英国,正在希腊附近跟土耳其死磕。说来也怪,这土耳其本来号称是西亚病夫,军队战斗力并不怎么突出,可是面对来势汹汹的大英帝国军队,这土耳其人的防线虽说是摇摇欲坠,但它还就是不坠! 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批批来自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南非和新西兰的士兵,倒在了土耳其人的防线面前,这也就导致不列颠尼克号一直在跑希腊到英国的这条航线运伤兵的原因。

轰然沉没 罪魁祸首是谁?

1916年11月12日,不列颠尼克号再次离开英国军港,踏上了前往希腊的旅程。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这将是它的最后一次远航。那么,究竟是谁造成了不列颠尼克的沉没呢?

不列颠尼克号前往希腊

1916年11月21日清晨,不列颠尼克号行驶到了希腊利姆诺斯岛附近海域,就在早上8点12分左右,船上的人听见右舷方向传来一声爆炸。声音不大,以至于很多人都觉得,八成是撞到什么漂浮物或是触礁了吧。考虑到不列颠尼克号之前做过的加固和改造,大家觉得,小磕小碰没关系,所以也就没往心里去,还是该干嘛干嘛。 可是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短短23分钟之后,广播里就传来了船长下达的弃船命令。然后,只过了短短的30分钟,这艘泰坦尼克号的姊妹船,就这么头也不回地沉入了大海。 万幸的是,这次的船上的救生设备倒是管够,所以全船1000多名乘员,基本都上了救生艇。漂在海面上的时候,所有人心里都很很困惑,是什么导致了右舷的爆炸?船真的是因为这个沉的?

不列颠尼克号沉没

想解释清楚这事儿啊,咱们得倒回去几天说。就在这一年的10月7号,一条德国的潜水艇U-73号,悄悄离开了港口,前往希腊水域执行伏击任务。 在这条潜艇上,除了鱼雷之外,还额外装载了48枚锚式水雷。艇长马丁接到的命令是:要在希腊南部海域进行布雷操作,因为那是英法联军常走的一条航线。 和不列颠尼克号相比,U-73潜艇简直小的可怜,总吨位只有829吨,差不多是不列颠尼克的60分之一。诶?这么小的一艘潜艇,能打沉那么大吨位的邮轮吗? 可是在经过多方调查之后,人们发现,在不列颠尼克号沉没前后的这段时间里,那片海域只出现过这么一艘德国潜艇,之后大家又排除了触礁等原因,最后大家只能认定,U-73号潜艇就是造成不列颠尼克号沉没的罪魁祸首。

德国U型潜艇

在一战结束后的最初几年里,英国人一直觉得,不列颠尼克号是被U-73号潜艇上的鱼雷击沉的。大家还觉得,这个马丁艇长不讲究了,这不列颠尼克号上明明刷了红十字,标明自己是一艘救护船,你还放鱼雷攻击,实在是太没节操没下限了。 可是之后又过了几年,直到二战爆发之后,人们竟然发现,还是这位马丁艇长,居然因为带头批评纳粹的暴行,被希特勒关进了大牢。诶?这艇长不是挺有节操有下限的嘛!那他当年怎么会干出拿鱼雷打救护船的龌龊事呢? 照这么看来,不列颠尼克号的沉没,就只剩下了一种可能,那就是它撞上了潜艇一路安放的锚式水雷,还真不是艇长故意指着鼻子把它打沉的。唉,这可只能说是点儿背不能怨社会、命苦不能怨政府了。

锚式水雷

海底考察 道破偷工减料是原罪

不列颠尼克号沉没的罪魁祸首找到了,可是沉船的原因却依然不清晰。毕竟,这艘船不是已经做了加固和改造了么?为什么一颗小小的水雷就能让它沉得那么快呢? 大家存在疑问不是没理由的,要知道在同一时间,另一艘名为布莱默城堡号的运输船,同样在附近撞上了U-73号潜艇布设的水雷。您别看这艘运输船只有区区的7000吨,可是人家不仅没沉,还愣是带着伤安全开回了家!很多人因此就觉得,这说明水雷的威力也不算大啊,那这不列颠尼克号,他怎么就会沉了呢? 要解决这个疑问,那要等到二战都结束以后了。随着水下考古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对沉没的不列颠尼克号进行了考察。

不列颠尼克号海底残骸

这一考察不要紧,人们发现,在沉没的过程中,不列颠尼克号的龙骨都折断了。要知道,这龙骨可相当于一艘船的脊梁,是船只最主要的承重部分,得最结实才行,龙骨折断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船只结构上的承重性能不足。 再结合船只的设计图纸,人们发现,不列颠尼克号的龙骨跟泰坦尼克号一样,整体偏窄,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为了确保船只能够高速行驶,可您光速度快也不行啊,龙骨不够硬,那么船只在进水之后,船体一旦出现裂痕就很容易断成两截,这恐怕才是不列颠尼克号迅速沉底儿的根本原因。 除了龙骨的问题之外,人们还发现,不列颠尼克号在改造的过程中,也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水密舱的隔板高度不足,只有5个水密舱的隔板高度达到了救生艇甲板之上,其余17个则是跟他的姊妹船泰坦尼克号一样,高度都在救生艇甲板之下。

不列颠尼克号舾装时

这样的结果,就是船只真的出现漏水倾斜的情况后,起码有一半以上的水密舱根本不能发挥作用,换句话说,就是一旦船里开始漏水,那就完全停不下来了,汹涌的海水会源源不断灌进来,直到灌满整艘船舱为止。 正常行驶下,不磕不碰那还好,一旦有个磕磕碰碰,这船是绝没有不沉的道理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颗小小的水雷,居然能搞沉这样一艘万吨巨轮了。 现在来看,不列颠尼克号沉没的原因,和他的姊妹船泰坦尼克号如出一辙,归根结底就是两条:结构设计上存在先天缺陷,外加为了满足商业要求,在设计上降低了安全系数。

不列颠尼克号模型

这个教训实在太过惨痛,一次又一次的事实告诉咱们:你在安全方面所有的偷工减料,最终都会加倍报复到你的头上。

编辑:亚特

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请与本公号后台联系。

“在看”

我们继续努力给您看